• 首页
  • 虚构
    • 虚构文本
    • 重述故事
    • 闪说乱语
  • 评论
    • 文学随笔
    • 声色符号
    • 前言后语

反讽者

洛丽塔

纳博科夫的“护照”

2014年12月21日 by 刘春新 2 评论

传记作家和文学记者们不知道把纳博科夫当成哪个国家的作家好,因为他出生在俄国,在美国生活过,后来又住到了瑞士。对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玛丽, 洛丽塔, 绝望, 纳博科夫, 微暗的火, 书评, 劳拉的原型, 随笔

《纳博科夫的爱情》序

2013年7月6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帕斯说:“爱情是哲学的后代,是诗歌情感的后代,这种情感把它所触及的一切转变为一个意象。”还说,爱情历史是作家们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前言后语 标签:序言, 纳博科夫, 文学评论, 洛丽塔

纳博科夫的“初恋”

2010年2月13日 by 刘春新 1 评论

纳博科夫常以爱情来隐喻文学及其文本写作,《绝望》第七章更是明确地写道:“这一回,让我们从下列的箴言开始(不是专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纳博科夫, 书评, 随笔, 情史, 洛丽塔

《洛丽塔》的时间魔法

2010年2月12日 by 刘春新 3 评论

亨伯特·亨伯特初见洛丽塔的一刹那,产生了一种他在《自白》中称之为难以表现的颤栗和感情碰撞。其时,他刚从精神病院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书评, 随笔, 洛丽塔, 纳博科夫

精选文章

  • 诗之谜和博尔赫斯的疑惑

    1967年,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的邀请,到该校讲学。当时他68岁,已经失...

  • 作为一门艺术的犯罪

    纳博科夫偏好“作为一门艺术的犯罪,以及纸牌游戏的骗局”①,并以此来隐喻文本,模...

  • 只有个人的艺术

    罗歇-米歇尔·阿勒芒在他长近300页的著作《阿兰·罗伯-格里耶》中,提到了罗伯...

  • 语言哲学家的艳遇

    我从英国回来后——我们的朋友王楚怀对我们说——受武汉一所大学邀请去搞了一期语言...

  • 回归

    特洛伊战后,尤利西斯——由于诸神的阴谋或时光的造化——流落到了奥古吉埃岛,成了...

Copyright © 2021 反讽者 · 苏ICP备1500175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