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首页
  • 虚构
    • 虚构文本
    • 重述故事
    • 闪说乱语
  • 评论
    • 文学随笔
    • 声色符号
    • 前言后语

反讽者

书评

我们都曾是矮人星上的矮人

2016年1月27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翁贝托·埃科,这位博洛尼亚大学的教授,在摆弄了好多年玄奥的符号学后,将他早年写的几篇科幻童话故事编成了一本书—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声色符号 标签:童话, 翁贝托·埃科, 书评, 安伯托·艾柯

纳博科夫的“护照”

2014年12月21日 by 刘春新 2 评论

传记作家和文学记者们不知道把纳博科夫当成哪个国家的作家好,因为他出生在俄国,在美国生活过,后来又住到了瑞士。对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纳博科夫, 玛丽, 洛丽塔, 绝望, 随笔, 微暗的火, 劳拉的原型, 书评

俄罗斯美女伊林娜

2010年3月31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《俄罗斯美女》中的伊林娜继承了俄罗斯女人的美貌和命运,却对她们及其背后的男人们进行嘲讽、解构和颠覆,普希金、列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随笔, 维克多·叶罗菲耶夫, 书评

追寻与可能性传奇

2010年3月23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追寻是托马斯·品钦的偏好。也曾是纳博科夫的偏好,他在个人生命的历程中追寻历史的回声或者说和谐的音符。之前,还是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托马斯·品钦, 随笔, 书评

作为一门艺术的犯罪

2010年3月13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纳博科夫偏好“作为一门艺术的犯罪,以及纸牌游戏的骗局”①,并以此来隐喻文本,模拟作品的创作过程。在《绝望》中,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纳博科夫, 绝望, 纸牌游戏, 弗洛伊德, 随笔, 陀思妥耶夫斯基, 书评

两个角色与一座城市

2010年3月11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13世纪,一个意大利人沿着丝绸之路行游东方诸国,带给世人一本奇妙的书《马可·波罗行记》;20世纪,另一个意大利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马可·波罗, 纳博科夫, 看不见的城市, 忽必烈, 随笔, 博尔赫斯, 书评, 卡尔维诺, 寒冬夜行人, 宇宙奇趣

沉默之子的寓言

2010年3月8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普鲁斯特说:“书本都是孤独之作,沉默之子。”维特根斯坦写道:“我们无法谈论之物必须保持沉默。”这两句话结合在一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沉默之子, 随笔, 迈克尔·伍德, 书评

罗伯-格里耶的“百叶窗”

2010年3月2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阿兰·罗伯-格里耶是纳博科夫难得欣赏的几位同时代作家之一;后者称赞他为以最佳心理状态写作的小说家,常常将他和博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随笔, 罗伯-格里耶, 书评, 嫉妒

白雪公主与摇摆文本

2010年3月1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唐纳德·巴塞尔姆的创作如其所言:“可能性之酒使我振奋。”他(借用约纳森·鲍姆巴赫的话说)不断地再造小说之屋,改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白雪公主, 片断, 随笔, 摇摆文本, 书评, 唐纳德·巴塞尔姆

《客迈拉》与约翰·巴斯的“重述”

2010年2月19日 by 刘春新 2 评论

在那充满情欲、玩笑、戏谑、危险和阴谋的“一千零一夜”的最后一个夜晚,在新房里,山鲁佐德的妹妹敦亚佐德对她的新郎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约翰·巴斯, 敦亚佐德, 随笔, 重述, 山鲁佐德, 吉诃德, 书评, 一千零一夜, 博尔赫斯, 客迈拉, 埃尔·梅纳尔

另一种幻想文学

2010年2月13日 by 刘春新 1 评论

  80年前,维也纳学派断言,形而上学是幻想文学的一个分支。今天,我们也不妨作一妄断:理论物理学是幻想文学的另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声色符号 标签:科普, 物理学, 随笔, 幻想文学, 加来道雄, 书评

诗之谜和博尔赫斯的疑惑

2010年2月13日 by 刘春新 0 评论

1967年,博尔赫斯应哈佛大学诺顿讲座的邀请,到该校讲学。当时他68岁,已经失明,凭借记忆(就像《秘密的奇迹》 … [阅读更多…]

分类:文学随笔, Featured 标签:随笔, 博尔赫斯, 书评
1 2 下一页 »

精选文章

  • 外乡人的感动

    在阿尔基诺奥斯王为一位漂流到费尔克斯的外乡人举行的晚宴上,盲歌人德摩多科斯吟唱...

  • 博尔赫斯和《红楼梦》

    本文想谈谈我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看到《红楼梦》的情况。这位时间之外的作家以“庄周...

  • 俄罗斯美女伊林娜

    《俄罗斯美女》中的伊林娜继承了俄罗斯女人的美貌和命运,却对她们及其背后的男人们...

  • 罗伯-格里耶的“百叶窗”

    阿兰·罗伯-格里耶是纳博科夫难得欣赏的几位同时代作家之一;后者称赞他为以最佳心...

  • 沉默之子的寓言

    普鲁斯特说:“书本都是孤独之作,沉默之子。”维特根斯坦写道:“我们无法谈论之物...

关于 关注 联系 友链

Copyright © 2019 反讽者 · 苏ICP备15001756号-2